在现代制造业中,两种技术——以太网和工业以太网——已经成为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它们虽然共享同一名称,但在设计、应用场景以及特性方面有着显著差异。今天,我们将深入探讨这些技术,并分析其各自的优势和局限。
首先,让我们回顾一下以太网的起源。在1970年代,以太网作为一种局域网络(LAN)产品群体诞生,并且随后根据IEEE802.3标准得到了规范化。IEEE802.3是电气与电子工程师协会(IEEE)制定的标准,它定义了有线以太网媒体访问控制的物理层和数据链路层规则,以及各种网络元件如何协作。
以太网支持多台计算机通过单个网络连接,使得现代社会中的设备能够相互通信。这是一种全球性的电线电缆系统标准,能够将多台计算机、设备、机器等通过企业内部单个网络连接起来,以便所有计算机彼此可以进行信息交流。以太网最初是一条简单的电缆,它支持多台设备连接至同一网络;现在,以太网网络可以根据需要进行扩展并覆盖新的设备。
使用以太网时,数据流被分割成更短的小块或帧,每个帧都包含特定的信息,如数据来源和目的地。此外,还有一些与以太技术相关的术语,如介质(如双绞线对或光纤)、段(即共享介质)以及节点(即连接段的设备)。
标准以太网传输速度通常在10Mbps到100Mbps之间,而千兆以 太 网则使用1Gbps速度传输数据,这最初主要用于主干网络传输和高性能服务器,但随着时间发展,也逐渐适用于桌面连接设备和个人电脑。
然而,与办公环境不同的是,工业环境对信号质量有更高要求,因此出现了所谓“工业 以 太 网”。这种类型的带宽比普通带宽要高,同时具有更强大的容错能力,是为了满足工厂内特殊工作条件下对稳定性、高效率需求的一种解决方案。
除了上述区别之外,当谈及办公室环境时,我们可能不会那么重视实时消息处理的问题。但对于工厂来说,即使是微小问题也可能导致严重后果。而工业自动化系统就能提供解决这一问题的手段,它们检测灌装过程中的错误并自动停止操作,从而防止造成时间、产品损失及财务损失。
总结来说,在选择部署哪种类型 的 以 太 网 时,最重要的是评估自己的具体需求,然后确定最适合组织使用 的 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