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报道地球新篇章

竖版地球图新篇章:科学与美的交响

本报记者 王诒卿

2009年,南极科考中,传统地图上雪龙号航线示意图因投影关系造成了视觉偏差。南极洲变形严重,使得长城站、中山站的距离被大大拉伸,而环绕南极洲航行的轨迹呈现“8”字形,将其排斥在外。在郝晓光的南半球版世界地图上,这些视觉偏差被避免,航线展现出真实性,关键港口沿着航线分布,长城站与中山站的地理位置清晰。

地球是圆的,但在地图上,它如何反映?2014年1月,一张审图号为GS(2013)1769号《世界地势图》问世,这是全球首张竖版世界地图,它颠覆了人们对世界认识。尽管地球未变,但面对这张地图,我们震惊、震撼。

苹果里的“五角星”

郝晓光是一名大地测量专家,他设计主编了四张新版世界地图,是一场突破性的创举。他曾在1996年的南极考察期间感受到了传统世界地图不足之处,当时他种下了改变之思。

国际通用的两种世界地圖,每一种都有它的问题。一切为了追求完美,在2000年郝晓光开始设计全新的系统。这次不是简单改良,而是一次彻底革命。横切地球构想指引着他的方向,但实际操作中仍有难题,比如找到不切割陆海且保持时区完整性的纬线。幸运的是,他找到了完美横切方法,“不多不少刚刚好只有两条。”北半球用南纬60度纬线切开,而南半球则以北纬15度进行同样的处理。

除了科学研究,郝晓光还探索哲学。他认为新版本的地図既是真实表现,又是艺术创造:“有了地球仪后,我们为什么还要有地圖?因为地球仪表现的是真,而地圖表现的是美。”

遗憾的是,这套作品迟迟未能进入寻常百姓家。但为了推广至高中教材,他坚持十多年,不懈努力。他说:“这是个全新的作品,我之所以能够坚持十五年,就是因为国家测绘局和行业内专家的支持、帮助和鼓励。”

《World Land Map》出版后,即使不能成为普及商品,但它开启了一扇门,让我们看到一个不同的未来。在这个过程中,无论是否成功,只要拥有勇气去尝试,那就是最大的快乐。

上一篇:室内外应用多样化木塑地板在不同场景中的表现力展现
下一篇:家居空间再造探究个人装修决策的理论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