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文视界地球从新高度的探秘报告

地球倾斜:探秘新视角下的世界地图

本报记者 王诒卿

2009年,南极科考期间,我们发现传统的地图在呈现雪龙号航线时存在严重的视觉偏差。南极洲变形严重,长城站、中山站之间的距离被大大拉伸,使得原本环绕南极洲的航行轨迹显得“8”字形,并将南极洲“排斥”于外。在郝晓光设计的大型纵版世界地图上,这些问题得到解决,航线展现得真实无误。

地球是圆的,但在地图上如何反映这份立体呢?2014年,一张竖版世界地图问世,它彻底颠覆了人们对世界的地理认知。这张新版地图由中科院测量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员郝晓光主编,他是一位专注于板块漂移学说的科学家,在南极度过了500多个日夜,对此感到不满,因为那里的工作需要几张交错的地图来参考。

国际上的标准地图只有两种,以大西洋和太平洋为中心,被称为欧美版和亚太版,它们400年的通用之道,就在于遵循两个原则:不切割或少切割陆地,以及采用整15度经纬线划分。但这两种都有一个共同的问题——无法准确表达北方与全球的地理关系。

牛顿被苹果砸到头而提出万有引力定律,而郝晓光也从苹果中获得灵感。他想象如果横切苹果会看到蝴蝶形状,如果横切地球呢?他开始设计一套全新的世界地图,这就是竖版世界地势图。这个想法虽然简单,却面临许多挑战,比如找到完美的纬线,不切割陆地,同时保持时区完整性。幸运的是,他找到了两条完美的横切点——北半球以60度纬线、南半球以15度纬线进行横切。

除了科学研究,郝晓光还进行哲学思考,他认为新版世界地圖既表现了真,也展示了美:“有了地球仪后,我们为什么还要有地圖?因为地球儀表现的是真,而圖片表现的是美。”他希望将这些新的《系列世界図》推广至高中教材,让更多人能够了解更精确、更符合实际情况的地理知识。不过,这些作品迟迟未能进入普通百姓的手中,只能作为藏品收藏显示其价值。

上一篇:流动的脉络保利管道的隐喻之旅
下一篇:家居美学客厅空间的艺术布局与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