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不久前,第十三届中国国际专利技术与产品交易会开幕式暨第二十四届中国专利奖颁奖大会在大连举行,这是一个值得纪念的时刻。29个项目荣获了中国专利金奖,其中就包括江苏大学教授鲁金忠团队研发的“一种用于多种叶片激光冲击的变形抑制夹具”。当晚,鲁金忠教授带着他的团队成员亲自到现场领取了这份殊荣。
航空发动机被誉为飞机的心脏,也是衡量一个国家高端制造集成技术水平的标尺。其中,叶片作为航空发动机核心构件,其价值占比达到了约29%,在极端恶劣环境下,它们承受着交变载荷,有可能产生疲劳失效和断裂。为了应对这一挑战,我们必须自主研发装夹装置,因为欧美国家对我们进行封锁。
当前,航空发动机涡轮叶片激光冲击强化装夹面临四个主要难题:一是叶身强化容易产生震颤和变形;二是叶片型面冲击轨迹规划难以解决;三是表面加工精度要求极高;四是尺寸形状差异较大。这四个问题困扰着全球各国工程师,但江苏大学教授鲁金忠团队提出了创新的解决方案。
他们设计了一种可以根据不同叶片几何特征进行定位、夹紧并抑制变形的多种叶片激光冲击变形抑制装夹方法和夹具。基于这样的理念,他们采用磁吸式和组合设计实现了多种叶片快速装夹、灵活切换,以及通过多点感应柔性支撑来适应不同形状,从而有效地减少了强化过程中的变形。此外,他们还使用柔带式夹紧来提升整体刚度。
通过应用该创新技术,不仅能达到或超过国际先进水平,而且能够节省生产成本75%至80%。损坏后的涡轮截面位置度、变形扭转角、表面粗糙度以及疲劳寿命都表现出色,并且性能指标甚至超过新生产的部分设备。在专业人士的一致评价中,该发明被认为具有高度原创性,与国际先进水平相媲美,其中某些方面甚至超越了其他国家。
目前,该项技术已经推向产业化,在众家头部企业得到广泛应用,并取得显著经济效益。在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底期间,共有6家单位开始运用该技术,每年的新增销售额达到了6.25亿元,而新增利润则达到了2.42亿元,这无疑是一项令人振奋的人力物力的投入与回报之结果。而对于获得如此重大的荣誉之一来说,即使只是一台简单的小工具也是十分罕见的事情,因此这种成就更是在科技界引起了巨大的瞩目与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