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疆天文台的学术报告中强电荷屏蔽对超新星内部衰变射线加热率有何影响这是2019年第14次天文学学术

报告题目:探索强电荷屏蔽如何影响超新星内部的beta衰变gamma射线加热效率

报告人:刘晶晶 教授 海南热带海洋学院

摘要:

对于质量大约为(8-10)个太阳质量的大恒星来说,氦燃烧阶段的关键变化将导致核心进一步剧烈演化。例如,由于3种反应和碳原子的粒子捕获,使得恒星的C-O核不断增大。随着温度与密度的进一步上升,这样的恒星将以各种方式结束它们生命,比如O-Ne-Mg白矮星和核坍缩超新星。由于某些弱相互作用导致的冷却和加热之间竞争,将控制中心密度和温度的演化。如果加热速度足够快,温度会变得足以点燃Ne-O燃烧,最终形成铁核超新星。如果冷却速度过快,则收缩可能导致O-Ne-Mg核电子捕获超新星。因此,对于确定恒星演化后期内在物理变化至关重要的是准确的弱相互作用热核反应率、中微子冷却速率及伽马射线加热速率。

基于原子壳模型与线性响应理论,我们讨论了强电荷屏蔽对典型铁族核素beta衰变过程伽马射线加热效率影响。这包括研究了相对论简并电子环境中屏蔽势、衰变Q值、电子化学势以及壳层量子效应与电子对能效应。此研究发现,强电荷屏蔽对beta衰变伽马射线加熱影響显著,如增強因數可達到76.83。这將對恒星進程產生重要影響。

关于报告人:

刘晶晶教授,是江西萍乡人,在厦门大学获得理论物理博士学位。他主要从事高能天体物理及核天体物理领域研究。在科学界有显著成就,为其赢得多项荣誉,其中包括海南省“南海名家”称号、海南省“515”人才工程第二层次人选、三亚市优秀专家等。此外,他曾获得多个奖项,如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主持者,一级、二级科技进步奖、一级青年科技奖,以及三亚市优秀科技工作者称号。他在ApJ, MN, EPJC等国际国内期刊发表论文60余篇,其中50篇被SCI收录,并发表了两篇一区论文五篇二区论文。

报告时间:2019年8月14日(星期三) 上午10:30

报告地点:台本部南楼210会议室

上一篇:拆改安装艺术从旧物重造到新品上市的创意之旅
下一篇:窄小客厅的空间编织抽象装修艺术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