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进展银河系棒是否存在化学和运动学共振信号

科研进展:银河系棒共振信号的化学和运动学探测首次实现

近日,北京师范大学孙伟祥博士、姜碧沩教授与云南大学刘晓为教授等研究团队利用LAMOST和APOGEE大样本红团簇星数据,结合Gaia天测信息,成功在较广范围内捕捉到了银河系棒共振的化学和运动学信号。这项成果弥补了之前研究中使用局部子结构探测银河系棒共振的不足,为约束银河系棒的基本属性提供了重要依据。该研究已发表在国际期刊《天体物理学报通讯》上(Sun,et al. 2024,ApJL,965,L9)。

理论上,无论是单一旋转棒还是双重四极棒构成,银河系都应在较大区域内显示出化学和运动学特征反映其共振行为。通过对17万余颗红团簇星的大样本进行分析,这些科学家们首次观察到由银河系棒引起的厚薄盘星族属性随半径周期性变化。

具体而言,他们发现垂向金属丰度梯度与半径之间存在显著周期性震荡,并且速度椭球倾角α也表现出了类似的周期性波动。这两种不同类型星族(年轻薄盘及年老厚盘)的周期性震荡模式有所不同,暗示着可能存在两个独立的银河系统中的棍状结构。

此外,该研究还发现薄板和厚板两种星族对于Cor_∆[Fe/H]/∆Z-R关系以及α0-R关系均呈现不同的拟合曲线形态,这进一步支持了两个棍状结构共同构成宇宙中的这片繁荣之地这一假设。

总结来说,此项新发现不仅拓宽了我们对宇宙内部结构认识,而且为未来的相关研究奠定了坚实基础,同时也展示了一系列先进技术如何帮助科学家揭开这些谜题。国家天文科学数据中心致力于为这样的创新工作提供关键资源。

上一篇:办公室设计装修 - 创意空间打造高效的现代办公室
下一篇:探秘客厅装修效果图视频从灵感到实践的设计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