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云盘古大模型30:从ChatGPT到行业服务,AI之声
在科技的快车道上,以预训练大模型为代表的人工智能新浪潮正蓬勃发展。百度、阿里等巨头纷纷推出自己的大模型产品,但华为选择了一条不同的道路——不做“ChatGPT”,而是致力于提供面向行业的大型语言和视觉处理能力。
7月7日,在华为开发者大会2023上,华为常务董事、华为云CEO张平安明确了公司在大模型领域的定位。他表示,盘古大模型3.0是一个完全面向行业提供服务的大型系统,它以行业需求作为基础设计,这将带来更大的产业机会。
对于为什么不做“ChatGPT”类产品,张平安给出了明确的答案:“我们认为,大型语言和视觉处理能力并不仅仅局限于C端应用,而应该深入到B端甚至C端背后的企业用户中去。”他指出,“目前大部分应用都集中在2C领域,在面向行业应用时,由于数据获取难以及技术与行业know-how结合难,大规模落地进展较慢。”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华为决定放大来自人工智能芯片的算力优势,并在多个场景中进行深耕。截至目前,华为已经帮助孵化了20多个基础大模型,比如科大讯飞的星火大模型,“中国的大型语言处理中约一半由昇腾AI支撑”。
此外,张平安还提到了盘古的大五N X架构,即L0层包括自然语言、视觉、多模态、预测、科学计算五个基础模块;L1层是N个特定的工业模块,如政务、大数据分析等;L2层则提供更细化场景下的特定业务应用支持,如政务热线、小程序助手等。
例如,在药物研发领域,一款新药通常需要10年时间和10亿美金才能研发出一个新的抗生素。但是通过使用盘古药物分子big model,该周期可以缩短至一个月,同时成本也可以降低70%。这表明了该技术对传统研究过程有着显著影响。
值得注意的是,此外腾讯、阿里等科技企业也看到了这个市场潜力,并正在布局相关业务。邬贺铨院士认为,要真正利用这些技术来提升社会效益,我们需要将其广泛应用于城市发展、大数据分析、高级制造业等实体经济领域,从而创造更多价值,为社会作出积极贡献。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无论是在理论还是实际操作方面,都有充分理由相信未来的人工智能时代,将会更加注重实用性与商业化。这也是为什么尽管没有成为像ChatGPT这样直接参与消费者互动的产品,但这种战略选择仍然具有前瞻性和长远意义,因为它使得这些创新技术能够更好地融入现有的产业结构,并且最终对整个社会产生积极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