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文科研新篇章骊山天文台105米激光测距巨镜启用

在12月4日,国家授时中心的1.05米激光测距望远镜升级改造项目成功通过了严格的验收程序。这项重大的技术升级是为了满足当代科学研究和应用需求。回顾历史,国家授时中心于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在骊山天文观测站建造了一台口径为1.05米的反射式天文光学望远镜。随着卫星导航系统工程任务的发展,中心决定对这一设施进行重大改造,以赋予它新的功能,如激光时间同步观测、多功能望远镜以及更强大的深空探测能力。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国家授时中心与中国科学院合作,在原有基础上进行了大规模修购项目。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利用原有的望远镜、机房和基墩资源,并构建了骊山1.05米激光测距观測站。此举不仅提高了其效能,也确保了其作为科学研究工具的地位。

改造后的骊山1.05米激光测距望远镜自今年9月起开始参与常规卫星激光测距工作。在低、中、高轨道(包括地球同步轨道)上的卫星皆可获得全天候精密定位,其测距精度达到了厘米级别。对于重要的动力学卫星如LAGEOS,其准确性甚至达到小于一厘米;而对导航卫星(北斗、Galileo及GLONASS)的定位精度也能够维持在2-3厘米范围内。

未来,该设备将专注于基于大型光学陀螺仪的大型世界时安全实时计量专项,致力于UT1及VLBI/iGMAS/SLR并址观测与连接领域,同时也会开展天球参考系基础研究,为推进更高层次科学目标奠定坚实基础。此外,该装置已申请加入国际激光距离服务组织,并计划参与全球联调活动,为维护国际地球自转参数和国际天球参考系做出贡献。

总之,这项技术革新标志着国家授时中心迈向更加先进科技水平,为全球空间科学研究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上一篇:天文学术交流揭秘多波段变异与黑洞星系的奇妙共鸣20230913
下一篇:外墙饰面砖工程施工及验收规程-精确装修坚固持久从规划到完工的全方位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