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秋节的那一夜,许多人都被月亮的微小感所吸引,不禁好奇它为何看起来比平常要小得多。原来,这是因为我们迎来了一个特殊时刻——月亮过远地点。这次,我们有幸见证了一轮最小的满月,其真实大小通过以下图像一目了然。
恰逢今年年初的元宵节,我们则目睹了一轮最大化的满月。那么,同样是这颗光芒四射的地球之卫星,为何会显得如此不同呢?
答案在于天文学中的奥秘:地球与月球围绕彼此运行的是一个椭圆轨道。当距离最近时,约35万公里;而当两者相隔最远时,则达至40万公里。因此,在不同的位置下观测,即便是相同的物体,也会呈现出不同的大小。
近点周期,即两个连续过近地带发生间隔,是27.5546日。而朔望周期,即从新月到新月、再到满月,再到下一次新月所需时间,是29.5日。在这个基础上,我们可以计算出每次满moon与近地点之间可能出现的情况。
例如,在今年2月19日,正值满moon同时也是一个过近地带,而后经过27.5天即将达到另一个过近地带,并且只差两天就能达到下一次满moon。这意味着,如果我们累计7个这样的周期,那么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里,虽然不会再有两个相邻的地点重合,但它们之间仍旧保持一定关系。
具体来说,从8月30日开始算起,当我们数14天后,就到了9 月 13 日,这时候距上次新的半个近点已经过去了,所以当时看到的是最小的大圆弧,这正是在中秋节期间。此刻,因我们的视角和距离原因,使得这个大圆弧变得非常的小巧,让人不禁对自然界中隐藏着这样深不可测又美妙的事情感到惊叹和敬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