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进展研究团队利用LAMOST发现3546颗碳星揭示古老恒星的秘密

近日,我在河北师范大学担任的科研团队,包括我的同事李林林和研究生张恪程,以及我本人崔文元教授,我们利用了郭守敬望远镜(LAMOST)收集的光谱数据。我们从LAMOST DR7光谱数据中筛选出了超过一千万条恒星光谱中的3546颗碳星,这个样本是迄今为止国际上数量最大的高一致性和高纯度碳星集合。这项工作已经发表在了国际天文学期刊《天体物理学报增刊》(2024,ApJS,271,12)。论文链接:点击这里。

碳星是一类特殊的恒星,它们的光谱中展现出明显的碳分子吸收带特征。这些恒星的大气层充满了像煤灰一样的分子,使它们在观测时呈现出醒目的红色,因此碳星既亮又易于识别。在银河系及外部星系研究中,碳星通常被用作距离标志物。此外,对 碳星光谱特征 的观测有助于从宇宙辐射背景对比波段(CMB)到X射线背景等多个波段进行研究,并探索宇宙演化的问题,比如恒星族群演化、初级质量分布等。

结合我们发现的碳星分布以及2MASS近红外测量数据,我们首先排除了99.1%污染元素,然后从90000个候选对象中手动挑选出了3546颗符合条件的 碸金格尔-巴斯德效应(C-N样本),这对于银河系旋转曲线研究至关重要;925颗C-H型可用于银晕结构及形成机制方面;384颗C-R型则需要进一步高分辨率光谱跟踪观测,以揭示其形成机制。

此次工作结合Gaia提供的地理位置信息还确认了258颗矮小球状聚集体,可以帮助解释它们起源及其与巨型球状聚集体之间关系。这项成果将有助于未来的持续监视和高精度分析,以确定更多球状聚集体并深入探讨它们属性。我所在国家天文科学数据中心为我们的设备使用和计划提供技术支持。

上一篇:今朝装饰公司打造温馨家居梦想的专业团队
下一篇:火锅店装修设计热情的火锅文化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