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场总线技术的发展历程可以分为几个阶段:
初始发展期:从80年代末开始,随着数字化和网络化技术的进步,现场总线技术逐渐形成。最初,国际上出现了多种不同的标准,如World FIP、ISP等,这些标准各有特点,但缺乏统一性。
标准化与融合期:1994年,世界范围内的两个主要阵营联合成立了Fieldbus基金会(FF),致力于制定统一的现场总线协议。这标志着现场总线标准开始向更加开放和兼容性的方向发展。
现场应用扩展期:随着技术成熟度提高和成本降低,各种不同类型的现场设备能够通过现场总线连接起来,使得控制系统变得更加灵活和高效。此时,不同厂商推出的系列产品如Profibus、LonWork、CAN等,也在不断地完善其自身的性能。
当前情况下,由于市场竞争激烈,每个厂家都希望自己的产品能占据主导地位,因此,对于是否实现一个全世界统一的现场总线标准仍然存在争议。尽管如此,由于技术上的接近以及商业利益上的压力,一些相同功能但具有不同标识的大型自动化公司可能会逐渐趋向于使用相同或类似的通信协议,以确保对外部环境的一致性,同时也减少内部维护成本。
未来,在全球工业自动化领域中,虽然不太可能出现一种单一强大的“赢家”,但是可以预见的是,不同类型的地方站将继续演变成更为智能、高效,并且越来越多地采用通用的通信协议,以适应日益增长复杂性的现代工业需求。而对于用户来说,他们将拥有更多选择,可以根据具体需求自由组合不同的设备,从而构建出最符合自己生产流程需要的一个个优质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