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2019年11月14日,人们在双十一购物狂欢后的恢复期中,不知晓宇宙另一端正发生着一场小行星掩星的奇观。本次事件,由闽南地区优良的天气和多方机构协同合作,最终取得了预期中的观测成果,为公众参与专业科学研究提供了典型案例。
【怒神掩毕宿】怒后星(Althaea),是第119颗被人类发现的小行星,于1872年4月3日首次被发现。它直径57.3千米,以每1515.000天的周期围绕太阳运行,是一颗主带小行星。而温婉女神——毕宿四,即金牛座γ(γ Tau, γ Tauri)是一颗位于金牛座恒星,其光度85倍、质量2.7倍于太阳,是一个实实在在的大美人。
【前期准备】业余爱好者参与这种高难度任务,需要从事先筹备工作开始。在11月初,我们就已经组建了观测团队,并从中科院紫金山天文台获得了一套价值近万元的专用相机,这是一个自带GPS定位功能,全局快门制冷行星相机。我们选择两个观测点,在泉州市安溪县和南安市境内,以确保最佳视野条件。此外,还需精准校准设备连接情况、软件配置等。
【大战在即】当所有准备工作完成后,11月14日下午17:30,我们两支观测队分別出发前往指定地点。在20:35到达之后,有90分钟时间进行最后检查和调整。我们的主要设备包括8英寸口径C8望远镜、CEM60重型赤道仪以及QHY174 GPS全时域行星相机。这款相机能够以全局快门方式拍摄,每张图片都能精确记录拍摄位置及时间,对于追踪小行星至关重要。
【观测开始】晚上9:30厦门队伍调试完毕并就位,而泉州队则更早些进入状态。21:55分,一声号令,全体成员开启拍摄模式。当距离掩食还有5分钟时,大屏幕前的成员们紧张期待着这个特殊时刻。
【掩食来啦!】北京时间22:06左右,小行星终于覆盖住了恒亮恒量,它瞬间消失,然后再现,让人震惊不已。此刻全国各地的小伙伴通过微信群分享他们自己的经验,一些成功捕捉到了这段历史,而另一些因为各种原因未能实现目标,但对于约束小行 星形状这一科学问题也有其独特价值。
【特别致谢】
特别感谢紫金山天文台为本次活动提供支持;感谢@秦奇@王唯霄对本次活动进行全程记录;此外,本次活动由袁烨博士组织,是国内一次规模较大的爱好者联合观测项目。
希望更多的人加入到这样的科学探索之旅中来,了解关于未来可能出现的小惑克路径,以及它们对地球可能产生影响的事宜,可以访问紫金山天文台官方网站获取最新信息:http://almanac.pmo.ac.cn/mutual-star/inde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