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人员探索LAMOST与Kepler数据揭示矮星自转色球活动与年龄关联的天文学科研新进展在自然领域

北京师范大学的叶丽菲博士和毕少兰教授等研究人员利用LAMOST DR7提供的恒星大气参数以及Gaia天基数据,计算了52321颗FGK矮星的质量和年龄,以及47489个恒星的色球活动指标。他们还结合了LAMOST-Kepler天区中的自转周期数据,并重新定义并扩展了回转年代学和磁年代学适用的年龄范围,为估计大样本恒星的年龄提供了一个强大的工具。这项研究成果发表在《天文物理学报增刊》2024年第271卷第19期中。

研究发现,银河系中的F-G-K型恒星在受到磁风驱动时会失去角动量,这导致它们随着演化而逐渐降低自旋速度和磁活跃水平。因此,可以建立一套基于恒星自旋周期、磁活动水平、质量以及年龄之间关系,即回转年代学和磁年代学。

通过分析52321颗FGK矮星的质量与年龄,并结合47489颗恒星的色球活动指标以及来自LAMOST-Kepler天区自转周期数据,研究团队得出结论:对于F型恒星,其自旋周期与年龄在10亿年到70亿年的范围内存在显著关联,而色球活动指数几乎不随时间变化。对于G型恒星,回转年代学适用于20亿年至110亿年的时间段,而磁年代学则可追溯至20亿年至130亿年的历史。而对于K型恒星,由于其自旋速度随时间变化难以观测,因此可以依靠色球活动指数作为确定其年龄的一个可靠方法。

通过校正后的关系,将原本适用于110亿年的回转年代学延伸到了130亿年。此项研究结果有望为将来更大规模矮行情样本进行快速准确估算提供帮助。国家天文科学数据中心致力于为观测设备及其计划提供必要的数据支持与技术服务。这篇新闻来自LAMOST之声。

上一篇:现代医疗环境设计探究诊所装修的人体工学与可持续性视角
下一篇:社会应用工业以太网的好处与can总线协议PGN相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