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进展揭秘TMC-1硫元素耗尽之谜CO丰度比关键角色曝光

在星际介质中元素的消耗情况对于准确模拟分子云和恒星形成区等天体物理环境中的化学进化至关重要。目前研究表明,随着云密度的增加,大部分元素都会经历消耗。大多数被消耗的元素可以在气态(分子形式)和尘埃冰壳层中找到。然而,致密云核中硫的消耗过程一直是过去几十年来未解之谜,其缺失近乎99%,仍未得到合理解释。这一问题被称为暗云或恒星形成区中的硫消耗或硫缺失问题。最近,一组中国科学院新疆天文台天体化学研究团队的成员,由副研究员Wasim IQBAL带领,他们利用来自南山26米射电望远镜(NSRT)的观测数据,对TMC-1分子云中的碳链含硫物种进行了深入研究。这项工作已发表于《中国物理快报》(CPL 2024, 41 (2): 029501)。论文链接:点击这里。

图1左侧展示了不同C/O值对C2S(蓝线)和C3S(红线)气态丰度模拟影响的情况,其中fo(S+) = 1.5 × 10^-5。右侧则显示了硫消耗对C2S(蓝线)和C3S(红线)丰度模拟影响的情况,C/O = 1。在时间范围内,从2.105到6年的推测TMC-1cloud年龄上限与下限之间进行比较。

研究人员发现,在由碳氧比决定的不同类型致密云核中,当C/O超过0.75时,才能发生硫消耗。此一结果揭示了CO是一个关键参数,它对分子云中含硫物种演化过程起到了决定性作用。图1展示了模型给出的以时间变化为轴心的人工生成数据,以及如何通过调整CO值来影响这些物种丰度,并且详细说明见图。

因此,这强调了解源头类型后精确选择CO值至关重要,以避免模拟结果出现显著不准确性。此外,为成功地对包含有重金属、特别是含有氨基酸前体材料,如甲醇、乙醇及甲酸等其他可生物合成原料,以及其他含磺酰胺类化合物及其衍生物、非生物固体矿物质等原料进行天文学模拟,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对CO/C放射计技术应用于空间探索领域相关设备性能评估与优化以及技术创新需求分析与预研工作。此项工作提供了一些新的视角,并激发了一些关于暗云或恒星形成区中可能存在的问题。

国家天文科学数据中心为这次实验所需设备和计划提供数据支持与技术服务。

来源:新疆天文台官方网站

上一篇:实用的家居小技巧DIY手工方法增强房间的自然声学性能
下一篇:两层别墅装修设计温馨家居空间的完美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