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青年科学家基金项目2024年度会议举办
10月31日,亚洲青年科学家基金项目2024年度会议在香港大学举办。12位来自中国、日本、韩国、新加坡和印度的亚洲青年科学家基金项目研究员分享创新成果,展示了亚洲青年科学家的风采。
此外,150位来自粤港澳大湾区及其他城市的青年科学家、企业家和教育工作者参会。
会议由未来科学大奖基金会、香港大学与香港科学院联合支持举办。
会议合影?
香港大学协理副校长尹晓波在开幕辞中祝贺会议成功举办,并强调了香港大学在培育人才、鼓励研究和跨学科合作上的努力。他希望本次会议能成为科学灵感的源泉和未来合作的催化剂。
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吴虹表示,她有幸见证了亚洲青年科学家基金项目的成长。今年提名数量较往年增加67%,女性科学家的提名更是增长了3倍。此外,今年首次增加了交叉学科研究的评选方向,有3位研究员入选。
在生命科学专场,北京大学助理教授韩梦迪介绍了具有先进传感能力的柔软、可变形的生物电子器件。清华大学副教授吝易探讨了“相分离”在理解生物过程和疾病发生机制中的重要性。新加坡A*STAR免疫学网络首席研究员吴畏分享了针对低肿瘤突变负荷癌症患者的个性化免疫疗法研究。上海交通大学助理教授郑双佳则讨论了AI在药物开发中的应用。
在物质科学专场,印度科学理工学院的Mahipal Ganji展示了单分子成像技术揭示DNA压缩和保护机制的研究。首尔大学副教授Jiheong Kang介绍了具有高弹性、韧性和自愈合特性的超分性体,可以模拟人类皮肤。香港理工大学助理教授冷凯分享了新型分子厚度2D全有机钙钛矿的潜力。香港科技大学助理教授傅凯骏则阐释了其在电子材料物理特性研究中的进展。
在数学专场,大阪大学副教授Kento Fujita介绍了Fano流形的K-稳定性及其与凯勒-爱因斯坦度量的关系。香港中文大学助理教授李文俊探讨了里奇流在非紧致流形上的应用。
在计算机科学专场,南洋理工大学助理教授刘子纬介绍了团队在融合神经渲染与多模态大模型方向的基础创新。清华大学副教授黄高展示了动态神经网络在图像和视频识别中的应用。
“亚洲青年科学家基金项目”于2022年由未来科学大奖创始成员发起,旨在支持亚洲青年科学家进行创新研究,促进跨学科合作及国际交流。每年选拔12名早期职业研究人员,每人获得为期两年的10万美元资助。评选采用提名机制,覆盖中国、印度、日本、韩国和新加坡5个亚洲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