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历了上半年的热潮,ChatGPT带来的大模型风潮正在逐渐平静。今年6月,ChatGPT的访问量首次出现下滑,而年初推出的大型语言模型必应(Microsoft Bing)的市占率也在近期出现下降,甚至低于改版前。这一切都预示着,大模型赛道“看热闹”的时刻已经过去,市场正在对大模型实用性的要求变得更为严格。与C端市场的集体狂欢相比,现在大家更关心的是大模型如何在B端行业落地,只有能够解决实际问题的大模型才会被接受。
新的竞争格局已经开始形成。在刚刚结束的人工智能大会上,一批专注不同行业和场景的大模型开始崭露头角。从华为、腾讯、阿里到科大讯飞等科技巨头,都在尝试让大模型在商业层面实现应用。而华为作为国内最早投入大规模研究开发的科技公司,在2021年就推出了盘古1.0版本,但是在今年的热潮中,却没有急于发布自家的产品直到7月6日世界人工智能大会期间轮值董事长胡厚崑正式宣布盘古3.0将要发布,并强调未来人工智能发展关键是要“走深向实”,赋能产业升级。
7月7日,在华为云开发者大会(HDC2023)上,华为云正式发布了盘古大模型3.0版本,这一次并不是一款主打聊天功能的大型语言模型,而是全新的三层架构设计,其底层包含通用能力,如视觉、大数据处理等;第二层包括特定行业能力,如气象、药物分子研究等;第三层则是针对具体场景的定制化解决方案。
这次选择了一条不同的道路,与其他技术巨头如微软通过改版必应来追求类似功能相比,华为选择了走深走实,不仅仅满足于提供一个可以进行简单聊天的工具,更重要的是希望其能够真正帮助用户解决实际问题。正如张平安所说,“我们从来没有和ChatGPT比较过,没有叫盘古Chat,也没有叫Chat盘古,我们没时间聊天。”
随着整个AI领域对于生成式AI能力提升速度越发明显,对其潜力理解程度也逐步加深。大多数玩家意识到了,要想真正落地,就必须做到专业化服务,以满足不同行业和场景中的多样化需求。此外,由于算力的限制,以及数据安全的问题,大型语言模块需要依赖自身优势进行训练与优化,从而达到最佳效果。
最后,可以肯定地说,无论是哪种形式的大型语言模块,最终目的都是为了赋能产业升级,让它们成为改变传统工作方式的一部分。在这个过程中,每个参与者都必须不断学习适应新环境,同时也要考虑如何有效利用这些技术资源以创造价值,这将是一个持续不断探索未知领域的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