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炎热的夏日到来之际,空调再次成为人们追求的必需品,而能效标识则成为了促销策略中的新宠。然而,在记者采访中了解到,能效标识上的能效等级并非国家认定的标准,而是由企业自行填写,因此消费者必须格外留心。在购买空调前,除了关注能效标识,还应考虑噪音、制热效果和售后服务等多方面因素,以免仅被表面的申明所迷惑。
根据规定,从2005年3月1日起,整体式空调若其能效比低于2.3,则分体式空调若其能效比低于2.6将同时停止生产,并且出厂的所有空调都必须贴上“中国能效标识”。这一标签样本由国家有关部门精心设计,其内容包括生产者的名称、规格型号、耗能分级以及具体的能效比等信息。此外,还附有产品输入功率和制冷量,这些数据为消费者提供了更全面的参考依据。
值得注意的是,由企业填写的这些数据尚未经过国家认定,因此存在虚高的情况。如果确实如此,那么消费者或同行企业都有权举报相关监管部门会进行查处。这一措施不仅保护了消费者的利益,也促使企业提高产品质量。
昨天,一些商场展示了一些刚刚出现的蓝白色“中国能效标识”,大小如名片,上面清晰地列出了五个主要内容:生产者名称、规格型号、耗电分级(以箭头图示)、实际使用功率和制冷量。不同等级之间存在显著差异,如某品牌能够达到的最高5级(大红色)与最低1级(墨绿色)的差别极为明显,而且对价格也有较大的影响,比如从2400元至2850元之间只因为0.2点提高而增加500元。
尽管新标签已经开始实施,但在展览中看到的大部分商品仍然是未贴上新的“中国 能源节约符”之类标志,只占总数的一小部分。家电城营销信息部负责人纽华芬表示,大多数现有的产品都是在3月1日之前制造出来且还未贴上新能源节约符的,所以其中三分之一甚至是9月1日之后才会被要求停产但已经销售出去的大众化商品。而那些是在3月1日之后制造出的商品则直接进入仓库,其中含义更深远的是,这意味着市场上的5星评估水平越来越高,即使它们没有得到官方确认也变得更加普遍。但关于变频技术,没有任何法规规定它如何适应这个新的能源节约计划。
上海交电家电商业行业协会秘书长韩建华认为,对于这种简洁明了且易于理解的问题,他相信这将对公众产生积极影响,使他们能够做出更加合理选择。他指出,同时需要考虑其他技术指令,以及售价与售后服务问题。至此,我们可以预见随着时间推移,该地区变频系统可能成为一个重要焦点,因为目前国内共计只有5%左右采用该技术,而上海地区占比更高达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