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炎热的夏日到来之际,空调再次成为人们追求的必需品,而能效标识则成为了促销策略中的新宠。然而,在记者采访中发现,能效标识上的能效等级是由企业自行填写,而非国家认定的确切数据,这使得消费者在购买前需要格外小心。市民们在选择空调时,不仅要考虑噪音、制冷效果和售后服务,还需对企业填写的数字持有怀疑态度。
根据规定,从2005年3月1日起,整体式空调若其能效比低于2.3,则分体式空调若其能效比低于2.6将被禁止生产,并且所有出厂的空调必须附上“中国能效标识”。这块蓝白色的小名片上列出了生产厂家、规格型号、耗能分级以及能够直接了解产品性能的两项关键信息——输入功率和制冷量。此外,它还通过箭头图示直观地展示了不同等级之间差异,即从墨绿色的最优耗能(1级)到红色的较高耗电(5级)。
市场上虽然已有一些贴有新标识的产品,但它们只是众多展品中的少数。在上海商务中心家电城营销信息部负责人纽华芬所述,大部分销售中的空调都是未贴此标志并且是在3月1日之前生产出来的一批,其中约三分之一属于9月1日起才会被停止销售的一批未达标准产品。而那些按照新的规定停产之后即刻进入仓库存储的大多是五星级别最高消耗者的变频技术。
据上海交电家电商业行业协会秘书长韩建华所言,这样的简洁明了格式对于保护消费者权益大有裨益,但他也提醒消费者在选购时应该综合考量各项技术指标与售价,以及售后服务质量。他预测今年初夏,当变频技术作为“地方版”首次亮相时,将引领市场潮流,并为顾客带来更舒适、高效的地暖解冻季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