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荏苒,自2012年9月接下正式巡天的“令箭”起,这艘备受瞩目的“天文光谱航母”已经不知不觉在浩瀚的星空中遨游了三载。并于2015年6月2日结束正式巡天第三年的观测任务。在这三年里,LAMOST共观测了2,669个天区,对外释放了569万余条光谱数据,其中还包括314万恒星光谱参数星表。先导巡天和正式巡天第一年的数据集——DR1已于2015年3月向全世界公开发布;DR2数据集于2014年12月已向国内天文学家和国际合作者发布;正式巡天第三年的α版数据也于2015年7月15日向国内天文学家和国际合作者发布。
相比世界上所有已知光谱巡天项目,LAMOST获取的光谱总数遥遥领先,可谓坐实了“光谱之王”的宝座。三年来,LAMOST在保证正式巡天稳步开展,光谱数量持续增长的前提下,中心各部门工作人员坚持不懈地从仪器性能、观测效率、光谱质量、数据开放共享等诸多方面不断提高,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LAMOST望远镜的观测成功率,从先导巡 天48.4%,到第一年正规行程62.7%,第二、三年的观测成功率则达到了70%以上。望远镜的仪器故障率逐步降低,从先导行程12.5%,逐步减少到第一、二、三年的正规行程分别为5.3%、4.4%以及仅有的2%。这为巡 天工作奠定了一定的基础。当观测条件优良时(焦面星象大小好于3.3角秒),望远镜总透过率从先导行程蓝端1.06%逐步提高至第二、三年的正规行程红端分别为4.75%与5.12%。
图表显示出这些数字背后的一系列技术成就:首块全介质反射镜研制成功,加强通明效能;科学规划精细化处理,每次可选40亿目标中的35,727个最佳候选区域;软件升级至v2.7.5版本,使得二维数据处理精度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此外,还有数据库分析流程完善,以及模板库建设使得恒星分类准确性达90%以上,并设计提升正确识别率至92%的地球系统模块等一系列创新举措,为研究者提供更广泛、高质量的大量数据资源。
截止8月底,有360余名用户利用这些信息进行研究。这项成果吸引了全球58所科研机构参与合作,并发表SCI论文78篇。此外,一本专刊收录21篇论文,将在未来的科学探索中继续发挥重要作用。这一切都证明,在这个宇宙探索的大舞台上,无论是寻找贫金属恒星还是发现银河系内部结构,都依赖着像LAMOST这样的开拓者,它们让我们能够更深入地理解宇宙运行之谜,让人类迈出一步,以一种新的视角去认识我们的存在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