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装备方案下中国机器人市场崛起存潜在挑战

在2013年之后,中国迅速迈入了机器人时代,成为了全球最大的机器人市场。然而,国际机器人及智能装备产业联盟首席执行官罗军认为,这一现象背后隐藏着潜在的忧虑。他指出,政府通过对企业购买机器人的补贴来促进传统产业的大规模应用,但同时也暴露了国产机器人企业缺乏竞争力的问题,并且这些企业被边缘化。

在第二届世界机器人博览会上,“四大家族”(瑞士ABB、日本富士通、德国库卡和日本安川电气)首次共同亮相,这一场景不仅吸引了观众的目光,也引发了广泛的讨论。在行业内行走20多年的罗良会所负责公司广州市华清工业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销售“四大家族”的产品,他发现这些高端产品价格大幅下降,从原来的三四十万元降至十几二十万元甚至更低。

这种情况让刚起步的国产企业难以承受。为了支持国内产业发展,政府和地方各级行政部门纷纷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在珠三角地区,就有企业购买具有实用性专利的国产机器人的行为获得不同程度奖励。在佛山,一旦购买国产机器人的企业都可获得1万元奖励。

哈尔滨工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副教授李瑞峰分析称,在面对进口商品大幅度降价的情况下,大部分国产企业只能依赖于政府资金生存。他提醒说:“未来五年是我们国产技术成熟期,如果没有合理规划,我们将无法与那些技术领先的大型外资企业竞争。”

尽管如此,不少行业专家仍然认为,即便面临激烈竞争,国产机器人仍有一定的优势。例如,在售后服务方面,由于国外品牌维修服务效率较低,而国内品牌提供快速响应和方便快捷的服务,因此国内品牌拥有比较明显的优势。这一点得到了许多国内制造商的一致认同。

李瑞峰预测未来三年到五年是 国产手机生产机会,当时一些资本市场也开始关注物美价廉的事宜。“如果不能抓住这个机会,那么等到技术成熟、领先的大型外企进入市场时,我们可能就很难再次发展起来。”他警告道。

上一篇:水利水电工程女性能开花的领域吗
下一篇:智慧水利调节自然之韵的诗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