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05-8-26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页面功能 【字体:大 中 小】【我来说两句】【查看对此快讯的评论】 今年5月,我国对珠穆朗玛峰高度进行了重测,现还未公布结果,我估计将会增高几十米,接近8900米。 基于地壳运动的自然灾害知之甚少 自古以来,人们观天象,以占卜和预测天气,至今预测日月食可精确到某日的几时几分,实现了人类登月,飞行器在火星上软着陆以及最近对慧核的打靶。但对和海洋的认识,却显得很不相称,发现新只有500年,地理大发现和新航路开辟尚不足500年,对火山爆发和地震的机理直到半世纪之前还不是十分清楚,更不要说预报自然灾害了。 地壳的板块结构理论是20世纪60年代末提出来的,从80年代开始被广泛接受而成为主流理论。这一理论能够解释漂移、海底扩张、造山运动等基本现象,以及更为清晰明了地揭示火山爆发和地震成因机理。2004年12月26日发生的一场苏门答腊大地震,就是由于印澳板块与欧亚板块摩擦碰撞所引起的大海啸灾难。在这次事件中,我们看到了横向波动传播速度极快,每小时六七百公里,比螺旋桨飞机速度还要快,这种情况任何快艇都无法相比。不过尽管如此,如果能做好防范工作,就可能避免造成数万人伤亡。
这次印度洋海啸让我们更加关注印欧板块特别是印度半岛的情况。在这里,我想强调一个有趣的事例:首先,由于恒河平原东北部与西北部分别是喜马拉雅山脉形成的地形,从亚洲的地形图上看,这个地区就像一只脚在床单上一蹭形成了一圈圈隆起皱褶。而兴都库什山脉、喜马拉雅山脉以及横断山脉,就像倒扣U型皱褶,在卫星图像上更为生动形象。此外,当印澳板块从下方插入欧亚板块并抬升青藏高原及其周围地区时,它们似乎没有按照常规表现出应有的隆起,而是被撞成了U型皱褶。这进一步说明当两片板块碰撞时,不一定都是均匀隆起,而有时候也可能出现这样的特殊情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