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建文电子科技大学大数据现实不完美小数据一月工作总结反复探究

陈建文:电子科技大学视觉智能研究中心主任,AI领域十多年专家

在国内AI人的印象里,陈建文是一名创业者,也是一位学者。他的身份——电子科技大学人工智能研究中心主任——他最在意的不仅是其学者的身份,更重要的是他跳脱型、开放型的态度,这主要体现在他深邃的思考和广泛的话题。

第一次见面是在7月9号的一次国内AI创新峰会上,当时作为主办方特邀嘉宾的陈建文就不时地提出令人震惊的观点。在2017CJ上,我们再次遇到了他,因此有了以下对话。经过一周左右零散整理,终于形成了下面的内容:

对于很多人来说,人工智能技术拥有61年的历史,并经历过三起两落。但是,在浸淫AI领域十多年的陈建文看来,事实并非如此,他似乎持有一种独特的判断。

“人工智能之所以能够长盛不衰,或是能够不断复兴,其原因首先在于它是未来的趋势,是科技发展的大势所趋。这一点谁也抗拒不了。” 就像我们70年代、80年代看到的科幻片,以及近几年的《阿凡达》、《星际迷航》、《骇客帝国》,基本上大家看到的人类未来都差不多,大同小异。”

除了这一点,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人类对未来的向往正是这种向往推动着技术进步。

“想象一下,在未来,有机器人跟你说话,你可以陪他们做各种事情——今天我们看到的小说和电影中描绘了这样一幅令人向往的情景。我昨天下午参加了一场四川的AI学术会议,一位参会者说,我们以前读比尔盖茨,他讲述的地球与描述的事物当时觉得像科幻片,但今天看来许多都已经实现。”

所以我觉得,在眼下的时间点看AI未来的轨迹,不管是否三起两落还是螺旋式上升,都有迹可循。

技术发展总有自己的规律,每个时间点都会出现不同的技术,每个时间点成就都不一样。“例如几年前、十年前我们讲模式识别后又说机器学习,这些都是随着计算能力增长和算法突破自然逐步出现并逐步实现。”

因此,对于AI复兴而言,它并不仅仅得益于关键性技术延续或突破,而更大的原因其实是人类对未来的美好向往。而这些美好的渴望支撑着AI技术及其应用场景深入发展。

谈到直播与交互,就不能避免提及虚拟世界与现实世界之间界限。而这里,我们会发现一个非常有趣的情况:如日本动画《哆啦A梦》(原名《机器猫》)中的结局,只要主角大梦初醒,就能找到头上的东西。而剧中所有人物实际上都是虚拟人物,可以飞天空,可以穿梭任意门。这与我们的魔法(如《盗梦空间》的场景)以及未来描绘的情境相似吗?似乎没有区别。

因此,我认为,即使100年后甚至更远处,将继续演进的是技术,而唯一不变的是人类对想象中的未来的向往。这种渴望让所有研究员、工程师、博士们追求这个方向努力。“大家觉得这是将来,我们要达到那个目标。至于怎么达到这个目标,就是算法解决的问题。”

举例来说,如果我在上海,你在南京,只要连线播出,我就能看到你身边;如果VR直播呢?你感觉我就在旁边;而全息直播又是什么样的?

因此,视频直播也是虚拟现实的一个阶段性技术,从广义来讲,AR/VR属于人工智能范畴,他们核心技巧也都是基于AI。在完成视觉应用和用户接口方面,这也是为什么Facebook扎克伯格认为需要至少十年以上才能进入普通生活,但是依旧重兵押宝这个领域:“2015年讨论直播视频;2016年讨论VR;未来可能还会更多。”

对于家庭生活产品,如智能家居等产品,由于它们具有工具属性,比如帮助盲人看见路或快速找到某物,它们应该成为工具,而不是玩具。当应用到家居领域时,它们核心功能只能为工具性而非外形形式变化。这样的商业化过程需要时间去形成产业链,以便成为完整产品。我觉得这很值得期待。

上一篇:中国摄影协会成员名录全览
下一篇:如何保持画面的稳定避免模糊照片的问题解决方案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