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晓光的背后,挂着那幅大名鼎鼎的竖版世界地图。张小叶摄
该图为新的南半球版世界地图,已于今年9月由湖南地图出版社出版。图中的地形地貌采用全数字化高程数据计算生成,不掺杂人为的描绘成分。
传统的横版世界地图
新的北半球版世界地图(为方便对比,此图横置) 根据北半球版世界地图,中国国际航空公司在2002年9月开通了北京经北极直飞纽约的航线,这是北京飞纽约同类航线中最短的一条,比穿越太平洋的直线距离缩短了8000公里,单程飞行比跨越太平洋的传统航线减少了3个多小时。
《竖版世界地势》像新生的婴儿一样迫不及待地下定于今年9月间提前问世。这实在是因为“她”在腹中孕育的时间太久了:从2002年在湖北武汉编制完成至今, 地 图 的 作者 郝晓光 等待这一刻已经11年了。
尽管竖版世界地图早已在相关领域得到广泛应用,但获得这张“准生证”,使它得以与世人正式面见,却一路坎坷。难怪郝晓光用让旁人听来有几分夸张的比喻说:“就像双目失明的哥白尼,在临终前抚摸着散发墨香的地理学著作说:‘我推动了地球’。”
把世界地图竖起来。在改革创新、转型升级的今天,我们更需要这样的创新意识。当记者结束采访,走出位于武汉的地质研究所时,不由得想:我们生活中还有多少习以为常的问题也可以颠覆?
400多年前,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带着一张全球视角的地圖来到中国,在那張圖上,有如天空下落的大山——中國被置於整個地球上的極東角落,這使中國人的視野發生巨大的變化。而在那以前,我們相信「地球唯中國獨大,其餘皆小且野蠻」,中國是天下的中心,而外國人散布於遙遠的小島之上。後來,由於傳教考慮,利馬度將投影方式作了一次改變,将中國置於圖中央這就是第一張中文版全球視角的地圖 直到現在,我們從學科書上的全球視角見到的地球依然如此。
横版全球视角的地圖缺陷显而易见。要使球形的地球变成平面,就必须利用投影技术,这就必然会带来变形:在地理学家的眼里,这种变形使南极洲面积扩大到了近乎荒谬程度;而郝晓光创造出的竖板全球视角则仿佛是一颗从太平洋上空永恒不变观察点下向下俯瞰整个新宇宙般出现,它呈现出一种既熟悉又陌生的美丽景象,让人们能够完整观察这个星球,并深入理解其内部结构和变化规律。
德国科学家魏格纳因在地理学上发现两块边缘相吻合的地方后,他创立了“漂移说”;郝晓光也有这样希望,一旦人们能够通过这张竖板全球视角获得灵感,就像哥白尼或魏格纳那样去推动我们的认知界限,让人类对于自己的位置和未来充满无限可能性的探索继续进行下去。
艰难的情怀
在竿端计划诞生时,对此方案持批评态度的是有关部门,他们甚至组织了一些权威专家撰写文章指责这种尝试是在故弄玄虚,对于本专业知识完全无知。但郝晓光并未因此气馁,他坚信自己的工作具有价值,最终凭借自己卓越的人文素养和坚定的信念成功赢得尊重与支持。他曾告诉记者:“压力一旦达到一定程度,就不称之为压力,而是一个巨大的机会。”他还表示,“一个好的产品总会遭遇反对,只要你能证明你的产品确实很好,那么那些反对的声音就会逐渐消失。”
随着时间推移,当初批判他的专家们逐渐认识到他们之前错误判断的事实,并且开始赞扬他的卓越贡献之一,即他的《立体式全电子数字化测绘系统》,这是一个革命性的进步,它改变了测量方法,使得精度提高数十倍,从而促进了解决自然资源管理问题、环境保护以及基础设施建设等众多实际应用领域。在这些方面,《立体式全电子数字化测绘系统》的影响远超原先预期,而且它所引起的人文关怀进一步加深社会各界对于科学研究与科技发展重要性的认识,为解决各种复杂问题提供强有力的工具。
最后,在一次偶然机会下,与他合作过的人物评价他道:“如果没有你们这样勇敢挑战常规、不断追求完美的人,那么我们的生活将不会变得这么丰富多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