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屋装修的时候,水泥地面的处理是肯定缺少不了的,是我们一定要做的,那水泥地面起砂的话怎么办呢?相信这个问题很多业主都有面临过的。香香小编就来为您进行解答。 导致水泥地面起砂的原因 1.混凝土、砂浆搅拌时加水过量,或搅拌不均匀,灰浆分离反应至表面处起砂脱皮。 2.表面压光次数不够,压的不实,出现析水起砂。 3.压光时间掌握不好,或在终凝后压光,砂浆表层遭破坏而起砂。 4.使用的水泥强度等级过低,造成达不到要求的强度等级。 5.使用的砂石骨料级配过细,造成达不到要求的强度等级。 6.养护不当,水泥混凝土在养护期由于水分或者外界因素影响到水泥的正常固化。 7、水灰比过大科学实验证明:常用的水泥在进行水化反应时,所需要的水量约为水泥质量的25%,即水泥砂浆的水灰比为0.25左右。这样小的水灰比,虽然能满足水化反应的用水量,但在施工中是非常困难的。为保证施工的流动性,水灰比往往在0.40-0.60范围内。但是,水灰比与水泥地面的强度成反比,如果用水量过大,不仅会大降低水泥地面面层的强度,而且还会造成砂浆泌水,进一步降低水泥地面表面的强度,由此就会出现水泥地面起灰起砂的问题。 8、施工工序不当由于不了解水泥凝结硬化的基本原理,水泥地面压光工序安排不适当,以及底层过干或过湿等,造成水泥地面压光时间过早或过晚。工程实践表明,如果压光过早,水泥水化反应刚刚开始,凝胶尚未全部形成,砂浆中的游离水比较多,虽然经过压光,表面仍会出现一层水,这样将严重降低水泥地面的强度和抗磨性;如果压光过晚,水泥已经终凝,不但无法消除面层表面的毛细孔及抹痕,而且会扰动已经硬化的表面,也将大幅度降低水泥地面的强度和抗磨性能。 9、养护不适当水泥经过初凝和终凝进入硬化阶段,这是水泥水化反应激烈进行的阶段。在适当的温度和湿度条件下,随着水化反应的不断深入,水泥地面的强度不断提高。在水泥地面完工后,如果不养护或养护不当,必然会影响水泥地面的硬化速度。如果养护温度或湿度过低,水泥的水化反应就会减缓速度,严重时甚至停止硬化,使水泥砂浆脱水而影响强度。如果水泥地面尚未达到终凝就浇水养护,也会使面层出现脱皮、起灰起砂等质量问题。 水泥地面起灰起砂的预防措施: 1、足够的混凝土强度等级 国家规定路面混凝土水泥用量不少于300kg,水灰比不大于0.5,混凝土强度达到C23.8或C30才具备足够的抗磨性能。 2、合格的混凝土要有合理的配合比设计 进行配合比设计时,首先要保证水泥用量、水灰比、粉煤灰掺量、砂率等技术指标满足规范要求,外加剂掺量不能过量,否则同样会容易造成泌水。 3、严格原材料质量控制 尽量不用细砂,否则要增加水泥用量以提高粘结性能;不能使用受潮的粉煤灰和水泥。 4、塌落度的控制 在施工允许的范围内,塌落度应尽可能小,以降低水灰比,减少泌水。 5、施工队伍控制 不随意往混凝土搅拌车内加水,施工路基不能有积水,更不可过量洒水做面层;不漏振不过振,出现泌水不能简单用撒干水泥粉抹面的处理方法;终饰后的混凝土表面不能淋雨,最后科学的湿养护。 相信大家在看了上面的文章内容之后,对于水泥地面起砂已经有了解决的办法,水泥地面起砂原因不同,解决的方法也是有所不同的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