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历了上半年的喧嚣,ChatGPT带来的大模型热潮正在迎来第一轮冷静期。今年6月,ChatGPT的访问量首次出现了月度下滑,而年初接入ChatGPT聊天功能的新版必应(Microsoft Bing),市占率也在近期出现下滑,甚至低于改版之前。
一切都在预示着,大模型赛道“看热闹”的时刻过去了,市场正在对大模型的实用性提出更高的要求。与C端市场的集体狂欢相比,现在大家更关心大模型如何在B端行业落地,仅仅只会“Chat”(聊天)的大模型,不足以满足需求。
新的竞争局势已经出现。在刚刚过去的人工智能大会上,一批聚焦不同行业和场景的大模型开始涌现。从华为、腾讯、阿里到科大讯飞等等,都在试图让大模型在商用层面落地。而华为作为国内最早投入大模型研发的科技巨头,在2021年就推出了盘古大模型1.0,但是在今年的行业热潮中,却迟迟没有拿出来自家的当家产品。
直到7月6日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华为轮值董事长胡厚崑才正式预告了盘古3.0的大规模发布,并提到未来人工智能发展关键是要“走深向实”,赋能产业升级。7月7日,在华为云开发者大会(HDC2023)上,华为云正式发布了盘古三代的大型语言处理系统——盘古3.0版本。
和ChatGPT不同的是,不只是一个单一的大型语言处理系统,而是一个集群,它包括多种不同的能力,每种能力都是为了解决特定问题而设计的一套技术组合。这意味着不管你需要什么样的能力,只需调用相应模块即可,这样可以极大的提升效率,因为它不再是一款只能聊天的小工具,而是一系列工具,可以被应用于各种各样的任务,从数据分析到图像识别,从文本生成到科学计算。
对于这次发布,有观点认为这是一个转变,也许我们将看到更多企业从提供通用的AI服务转向提供特定的解决方案。大型语言处理系统不是终点,它们是实现这一目标所必需的一步,但真正重要的是它们能够做些什么,以及它们如何帮助人们解答问题或提高他们工作效率。
当然,与此同时,我们还需要考虑这些技术对社会产生影响的问题,比如隐私保护、公平性以及确保算法不会有偏见的问题。但总体来说,这是一个积极的话题,因为如果能够正确使用这些技术,它们可以成为改变我们的生活方式和工作方式的一个强有力工具。
随着时间推移,我们可能会发现自己越来越依赖这些类型的人工智能助手,他们能够帮助我们管理信息流,让我们专注于创造性和战略性的决策,同时减少重复劳动。但尽管如此,我们仍然需要保持警惕,以确保这种进步是正面的,并且惠及所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