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炎热的夏日到来之际,空调再次成为人们追求的必需品,而能效标识则成为了促销策略中的新宠。不过,在记者采访中得知,能效标识上的能效等级是由企业自行填写,而非国家认定的确切数据。因此,消费者在购买空调前应当全面考虑噪音、制热效果以及售后服务等因素,不应单纯依赖于一纸宣称。
据规定,从2005年3月1日起,全屋式空调若其能效比低于2.3,则分体式空调若其能效比低于2.6,将同时停产。此时出厂的所有空调都必须附上“中国能效标识”。这张样本由国家相关部门精心设计,企业需按样本格式填入数字并印刷至产品上。然而,这些填写的数据未经国家核实,因此存在虚高数据的情况。如果被发现失实,可供举报,并有可能受到监管部门处罚。
昨天,一名记者在几家商场观察到,这种崭新的蓝白色标签大小如同名片,上面详细列出了生产厂家名称、规格型号、耗电分级以及实际的能效比等信息,还包括了产品输入功率和制冷量。耗电分级采用图形表示法,以箭头来区分不同水平:从绿色的最短箭头代表1级“耗电低”到红色的最长箭头代表5级“耗电高”。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这些新标签还不够普及,大约只占展品十分之一左右。而负责营销信息部的一位工作人员指出,现在市面上的大多数空调都是3月1日前生产且未贴上新标志的大宗货物,其中约有一半是按照规定9月1日起才会停止销售的那些未达到标准产品。而自3月1日后生产的商品通常直接存放在仓库中,其中五星级(最高)能效比较为常见。而关于变频技术,无论国内还是上海地区,都尚无明确规定。
另一方面,上海家电行业协会秘书长韩建华认为,这样的简洁易懂格式对于保护消费者的权益而言是一大进步。但他也提醒消费者,在选购时应综合考量各种技术指标,以及售价和售后服务等其他重要因素。他预测,即将到来的初夏,对变频技术来说,或许会有一个特别的地方性版本出现,它或许将率先亮相上海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