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炎热的夏日到来之际,空调再次成为人们急需的产品,而能效标识则成为了推动销售的新动力。不过,在采访中,我们了解到,能效标签上所显示的能效等级并非国家认定的标准,而是由企业自行填写,因此消费者在购买前必须格外小心。市民们应当综合考虑噪音、制热效果以及售后服务等多方面因素,不应单纯依赖企业提供的一纸声明。
据规定,从2005年3月1日起,整体式空调若其能效比低于2.3,则不得生产;分体式空调若其能效比低于2.6,也同样不得生产。此外,所有出厂的空调都必须贴有“中国能效标识”,这是一种由国家相关部门设计,并且按照样本要求企业进行填写和印制。
昨日(11月),记者在一些商场发现,这种新的蓝白色标识类似一张名片,上面详细列出了生产者的名称、规格型号、耗能分级以及能力四项内容,并附上了产品输入功率和制冷量。耗能分级通过箭头图示表示,其中1级为墨绿色,最短的箭头旁边印有“耗能低”字样,而5级则为大红色,最长的箭头旁边印有“耗能高”。不同等级下的售价差异显著:某知名品牌的一款具有2.8倍能源利用率,达到了五星评级,其价格达到2400元;而同一品牌下另一款拥有3.0倍能源利用率,只达到了四星评级,其价格仅为2850元。
尽管贴有新标识的大部分空调数量不多,但仍占展品十分之一左右。在家电城营销信息部负责人纽华芬看来,现在流通市场上的大部分空调都是未贴此新标识之前出厂,即三月初之前制造完成但尚未实施新规定时期产出的商品,其中约有一半是根据规定9月1日起才被禁止销售未达标产品。而那些符合最新规定即从三月初之后开始生产的大多数已直接进入仓库储存状态,由此可见,那些五星评估(最差)的性能水平较多。而对于变频技术使用的空調来说,还没有明确指引。
上海交电家电商业行业协会秘书长韩建华认为,这种简洁明了的格式,无疑能够更好地保护消费者的权益。他强调,当市民选择购买时,还需要全面考察各种技术参数、成本及售后服务等诸多要素。此外,他预测今年初夏,将可能出现以地方特色的变频技术为空調首次亮相的地方性版本。如果这些措施得到进一步完善,它将对提高整个市场环境质量产生积极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