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壳式换热器,其别称为列管式换热器,以其封闭在壳体中的管束壁面作为传热面的间壁式换热器。这种设计结构简洁,操作稳定,可制造于各种材料(主要是金属)之中,适用于高温、高压的环境,是目前应用广泛的类型。管壳式换热器由壳体、传递热量的管束、固定管束的板块、流动阻断板(挡板)以及保护内部部件等构成。壳体多呈圆筒形,内部容纳有排列整齐的管束,其中两端通过固定的板块固定。进行交换温度和流体的是两个独立系统,其中一种流经内侧被称作“内循环流体”,另一种则在外侧循环,被称作“外循环流体”。为了提升外循环流体的传热效率,在壳体内通常会安装一系列挡板,这些挡板不仅能增加外循环流体速度,还能够迫使它按照特定的路径反复横向穿梭,使得其湍动程度增强,从而提高了传热效果。
关于排列方式,有两种常见模式:一种是以等边三角形布局,一种则是正方形布局。在等边三角形布局下,由于空间紧凑,能促进更高级别的湍动,从而显著提高了传导系数;而正方形布局虽然易于清洁,但对于结垢风险较大的液态来说,更具优势。
每当一个个部分通过单一的一段通道时,我们将其称为一个“通道周期”;同理,每次完全迈过整个容纳区我们就把它叫做一个“区域周期”。图示展示的是简单的一个1-1型换热器,它意味着一次完整通道周期与一次完整区域周期相对应。一旦需要加快内部流量,可以在两端配备隔离阀门,将所有 管子均匀分割成若干组。这让液态只需经过其中几根具体的地带,每次往返都要通过更多地带,这就是所谓多通道周期。而同样的策略也可用于加速周围流量,只需在壳身内部设立垂直障碍物,就能迫使液态重复穿越不同的空间区域,这便成为所谓多区域周期。此类策略可以并用以达到最佳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