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设计无线系统时,理解信号如何在发射器和接收器之间传播至关重要。理想情况下,两个端点之间的清晰视距(LOS)为直接线性连接,但这在工业环境中或农村地区经常受到季节性影响的限制。非视距(NLOS)和超视距(BLOS)提供了处理这些传播条件的灵活性,以确保链路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无线电波传输可分为两种:一是直观可见区域内进行的“光学直观”路径,即通过发射天线到接收天线之间没有障碍物所需遵循的地球表面路径;二是经过障碍物、地面反射或地球曲率等因素影响的一般“无线电视距离”路径。在设计过程中,我们需要考虑所有这些因素,并采用全向天线以及必要时定向天线来优化信号强度。
为了实现高质量链路,规划阶段至关重要。这包括对无线电路径进行研究,以及选择合适设备并精心布局天線位置。此外,对于专用点对点链路,可以使用定向天线减少干扰并增强有效信号。设计师应深入了解可能遇到的各种挑战,如菲涅耳区、地面与水体反射、大气层效应以及各种类型的障碍物。
对于无法建立明确视距的情况,非视距传播提供了一种解决方案,其中障碍物位于链接路径上或者属于第一个菲涅耳区域内。在这种情况下,障碍物可能从完全不影响到完全阻塞信号,这取决于其大小相比于信号波长。如果障碍大于波长,它将会导致不同程度的阻挡,而小于或与波长相等的小型障碍则可以被忽略。
超视距传播是一种特殊形式,在此情形中,由地球凸起、地形或其他物理结构造成的大范围通信需求得以满足。克服这一挑战的手段通常涉及使用多个中继站来增加覆盖距离,使得连续且稳定的通信成为可能。
最后,无论是在城市还是远郊地区,都需要进行详细的地形分析,以便确定最佳通讯途径,并识别潜在干扰源。此外,与当地建筑管理部门合作,也是确定未来建设活动是否会妨害通讯途径的一个关键步骤。充分投资到规划工作中的每一步都将带来显著回报,为最终构建出高效、高质量通信网络奠定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