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是谁的国土资源换个角度看中国

本报记者 王诒卿

2009年开展的第26次南极科考中,在传统地图上表现雪龙号航线时,出现了视觉偏差:南极洲变形严重,长城站、中山站距离被大大拉伸。郝晓光的南半球版世界地图避免了这些视觉偏差,将航线展现得真实无误,关键港口依次分布,长城站与中山站位置清晰明确。

地球圆,这一事实许多人都知道。但将立体的地球反映在平面的地图上会发生什么变化?人们往往忽略这个问题.

2014年1月,湖南省地图出版社印制了审图号为GS(2013)1769号《世界地势图》,这是全球首张竖版世界地图,它彻底颠覆了人们对世界认识。这并非简单的翻转,而是一种全新的呈现方式。地球还是那个地球,但当面对这张新版地图时,我们为什么会感到震惊、震撼?

苹果里的“五角星”

新版世界地图由中科院测量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员郝晓光设计主编,是他毕生追求的一份心血。他从未掩饰自己对此得意之作的赞美:“绝对是神来之笔”,“顺着逻辑和观念自然流淌而出”。郝晓光专业是大地测量,他主要从事板块漂移学说动力研究。在1996年赴南极参加越冬考察500多天后,他开始思考为什么没有一张完整展现南极洲的地球表面。

国际上通用的两种标准版本都是以大西洋或太平洋为中心,被称为欧美版和亚太版,它们400多年的流行源于它们遵循两个原则:不切割或少切割陆地,并采用整15度经纬线划分。然而,这两种版本都有一个共同弊端——无法准确表述南北两极与世界的地理关系。

牛顿被苹果砸到头而提出万有引力定律,而郝晓光也与苹果有关。当他横切苹果能看到蝴蝶形状果心,如果横着切苹果就发现一个“五角星”,如果将地球也横切呢?2000年,郝晓光根据构想,对小型地球仪进行设计,一套全新的世界地图逐渐成型。

新式横切方法带来了难题,比如如何找到完美纬线既不破坏陆续,又保持时区完整性?幸运的是,郝晓光找到了完美横切方法。“不多不少刚刚好只有两条。”北半球使用60度纬线作为界限,而南半球使用15度纬线,以保证各区域完整无缺。

除了科学探索,还有一层哲学深处的问题。在他的眼里,这套新编系列也是真与美、准确与完整、使用与想象相结合的一个产物:“有了地球仪后,我们为什么还要有地图?因为在地理表现的是真,而在地理表现的是美。”

遗憾的是,这套创新作品迟迟不能进入寻常百姓家,一般人无法购买到这套新编系列。不过为了获得印刷许可证,郝晓光十几年间数百次往返武汉和北京,他坚持十五年的原因在于国家测绘局及行业内专家的支持帮助鼓励。

竖版中国的地势示意性出版,为这套新编系列带来了希望,其中以竖向展示中国特有的地域特色,最先受到青睐,即便只能以《World Geographical Map》的形式出现,但这一点至少昭示了一丝曙光。

《World Geographical Map》之后,不再多虑过去困难,只愿分享快乐,从构思到完成,那份私藏幸福,无言亦无需其他东西可以取代。在他看来,大尺寸工作更富趣味,而且对于卫星导航等重大科技项目中的作用让其满足感增强。

对于未来推广普及工作,当下仍充满信心但保持科学家的严谨态度:“实际上推广普及比出版更难。我今后的目标是把这种系统性的改变推进高中教育领域。”

魏格纳提出了漂移学说,看着一张旧的地図;同样,在望着他的这张重新解读古老知识之旅、新编《Series World Maps》— 鲜活又深刻描绘每一次人类探索脚步上的见证。而且它正期待那些“中国魏格纳”们给予灵感,让他们的心灵触摸那熟悉而陌生的土地景致。

上一篇:嵌入式系统工程师日常工作概览
下一篇:工业控制主板支撑工控系统的核心基础设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