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记者白国龙、余晓洁、胡喆 5月21日报道,中国探月工程又迎来一项重大里程碑——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将探月工程嫦娥四号任务的鹊桥号中继星发射升空。这是世界首颗运行于地月拉格朗日L2点的通信卫星,其成功对2018年底中国探月工程嫦娥四号任务至关重要。
为实现与月球背面勘测器无缝通讯,鹊桥需建成地月通信“服务区”。据项目经理张立华介绍,“鹊桥”将进行12次轨道控制任务,最终进入环绕地月L2点使命轨道。位于地球和月球连线延长线上的L2点,是一个相对于地球和月球基本保持静止的空间位置,距地球40多万公里,距 月球6.5万公里。
总设计师吴伟仁解释说,由于 月球自转周期与公转周期相同,一面始终背对地球,因此需要通过“鹊桥”作为中继站来解决这一问题。它就像民间传说的牛郎织女之间搭建的一座天桥,将信息连接起了 地球和 月球背面的勘测器。
完成这项艰巨任务还需“过五关斩六将”,包括多次中途修正、近 月制动等关键操作。如果失败,“鹊橋”可能永远飞离预定轨道。其采用的大型伞状通信天线首次使用,也需要在轨实际检验其性能。而由于距离更远,对于稳定可靠的通信提出了额外挑战。
此外,“鹊桥”的科学价值不限于通信,它携带荷兰研制的低频射电探测仪,将参与宇宙黑暗时代研究。此举也标志着国际合作进入新的阶段,与哈尔滨工业大学研制的小型光学成像探测仪一起,在未来开展编队飞行及超长波天文干涉试验。
孙泽洲总设计师表示,这一成果证明了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在十多年前独立自主发射嫦娥一号后,再一次开辟了新的科学探索路径,为更多国家提供了合作平台。今年嫦娥四号还将携带德国和瑞典科研载荷登陆 月球背面,使得中国在国际合作中的角色更加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