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沿认知科学与人工智能研讨会暨《智能后的世界》新书恳谈会”在京举行
AI时代已到来,人类社会会发生什么样的改变?这是一个当下人们都关注的问题。11月19日,由中国人民大学交叉科学研究院主办、中国人民大学科技哲学教研室承办的“前沿认知科学与人工智能研讨会暨《智能后的世界》新书恳谈会”在中国人民大学举行。
本次研讨会以“智能与人类未来”为主题,邀请了来自哲学、新闻、经济、数学、国际关系、金融、计算机、科技文化等多个领域的8位智库学者、企业专家及研发人员。来自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央党校、外交学院、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北京邮电大学等60余位专家学者与硕博研究生参加会议。
会议现场。主办方供图。?
“在智能后,某种新人类必定登场,这意味着人的肉身与观念之巨变。”《智能后的世界》一书作者刘永谋首先作了报告。他说这意味着,在肉身方面存在赛博格与数字人两种形式,身心设计兴起;在观念方面,科学人崛起,人类趋向机器化。因此他提醒,为避免跌入AI危崖,应坚持AI发展的有限主义进路。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彭兰抛出了“赛博格化将把我们带向何方”的问题。她认为赛博格对人类既有增强作用,也有削弱作用,这两种作用相互博弈。而赛博格带来的后人类引导我们重新思考人类自身的基础性问题。
其他学者从不同角度提出了AI发展带来问题和思考。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教授谢富胜认为,AI发展出现了加剧全球贫富分化、使得数据蕴含的意识形态中立化、算力大量消耗能源等问题;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李石聚焦于智能时代的财富问题与机器人恋爱问题;苇草智酷创始合伙人段永朝教授介绍了计算崇拜的思想渊源。并表示他反对计算崇拜,认为其开启了加速冒险时代;认知智能全国重点实验室李鑫研究员的报告主题为“认知智能大模型的认识及下一台阶”。他介绍了近两年来在攻关过程中的经验与收获,指出我们目前正处于从感知智能向认知智能转型的阶段,尚处于认知智能的初期阶段。
中国人民大学交叉科学研究院副院长龚新奇教授最后总结发言,他指出,智能和认知实际上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并点明未来应关注三个方向:生物学、运动带来的特殊智能,以及与飞行员或航空科学家的对话。